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4:31    次浏览
本报讯(通讯员申建宁丁坤记者尹义坤)“前几天可以改种绿豆,现在看洪水退得比较慢,种荞麦比较好,如果考虑经济效益,也可种大白菜。”7月23日,宁晋县高级农技师高振宏带领农业专家小组,先后深入到受灾较为严重的河渠镇、耿庄桥镇等乡村,对受灾农田提出种植建议。宁晋是全省最大的产粮县,也是畜牧养殖大县。今年,该县遭遇百年一遇洪涝灾害,河渠、北河庄等5个乡镇区的46个村,19.2万亩农田被淹、40余万只(头)畜禽受灾。灾情发生后,在做好防汛抗洪工作的同时,该县防汛指挥部及早组织200余名农牧专家组成多个小组,深入灾区一线,及时指导农民“科技抗灾”。“玉米泡在水里叶子发黄,不是热死的,是根系被水泡造成的,所以现在要立即排水降渍”、“洪水退去,苍蝇会比较多,消毒完后再杀一遍虫,仔细一点……”在宁晋县受灾农田、养殖场等,到处都能见到农业专家指导农民“科技抗灾”的身影。当前畜牧养殖业的重中之重,是做好养殖户的卫生防疫,严防大灾之后发生大疫。宁晋县畜牧部门备足消毒药品、免疫药品、消毒器具等,对受灾养殖小区(场)进行拉网式检查,开展消毒灭源、补免工作;指导业主对死亡的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,同时,加强屠宰场(点)、畜禽及其产品运输工具、交易市场的消杀工作,切断疫病传播途径,减少损失。目前,该县受灾乡镇已完成农作物排涝、改种、病虫害防治面积15万亩以上,畜禽补免已完成一遍。